html模版上海組合港:促進長三角港口群集疏運和航運服務雙輪共驅
“長三角區域經濟在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7月7日,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徐國毅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港口行長三角區域座談會”現場表示。

從2%到13.17% 20年間長三角港口在全球地位顯著提升

20年前的1997年,國務院作出建設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戰略決策,並批復同意組建上海組合港,由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政府共同組建成立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彼時,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中,長三角港口中隻有上海港位台灣商標註冊查詢列其中,排名第11,總箱量在百大港口中占比不足2%;而20年後的今天,情況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浙江省交通運輸庭副廳長任忠認為,浙江省港口具有自然稟賦、戰略地位、腹地經濟和海陸聯動四大優勢。江蘇省交通運輸庭港口局局長朱培德表示,江蘇港口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傢重大戰略,通過港口樞紐支撐、服務輻射和產業帶動,成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國港口協會副秘書長丁莉也認為,長三角港口群在海上絲綢之路及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瞭重要角色。

數據顯示,在2016年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中,長三角港口占據5席,其中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分列第一和第四,總箱量在百大港口總量中占比13.17%。不僅如此,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中國占據7席,長三角港口占據3席。

從全國范圍看,2016年,長三角地區完成水路運輸貨運量31.68億噸,占全國水路貨量的49.8%,呈半壁江山之勢;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1.74億噸,占全國總量的35.2%;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808萬TEU,占全國總量的35.8%。

“經過二十年的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體兩翼’的港口戰略組合基本上形成瞭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幹支銜接、功能協調的區域港口體系,區域內港口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港口吞吐量以驚人的速度倍速攀升。”徐國毅總結道。

長三角港口群的可持續發展:一手抓綠色發展 一手抓信息化融合

2016年4月,長三角在全國率先提前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中的船舶減排措施。根據兩省一市環境保護廳(局)各國控點打氣監測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度長三角地區空氣質量持續向好,硫含量變化明顯:其中,上海市平均為15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1.8%,江蘇省平均為21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6%,浙江省平均為11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21.4%。下一步,上海組合港將推動長三角區域內政策、標準和執法三統一,統籌協調工作,促進區域聯防聯控,使得港口群向綠色港口群發展。

此外,徐國毅介紹,上海組合港目前正在著力推進港航信息化相互融合發展。具體為,一是以政府信息資源開放為基礎,促進各平臺互聯互通,重點推進政府信息共享;二是推進數據標準統一與信息增值,協調推進航運數據標準體系建立;三是以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信息技術為手段,加快讓推進各平臺之間的融合。

補短板:未來集疏運和現代航運服務雙輪共驅

吞吐量的大幅度提高雖然使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取得巨大進步,但應該意識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除瞭要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運營效能、促進長三角港口群集疏運體系外,還要加強現代航運服務發展,實現“雙輪共驅”。

徐國毅說,上海組合港將以資本為紐帶、多式聯運為契機,促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著眼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港口網絡規劃與佈局,充分發揮區域內國際深水樞紐港和遠洋幹線港對國內外支線港、喂給港扇面輻射作用,利用長三角公、鐵.水、航、管等運輸方式構成的既有集疏運體系,統籌岸線與功能規劃,優化內外貿航線佈局,並借助推進長三角區域內多式聯運為契機,促進長三角區域內江海聯運、海海聯運、海鐵聯運等物流集疏運模式的發展。

“上海組合港將聚焦區域內航運產業發展,並以中國(上海)(浙江)自貿試驗區政策創新為抓手,積極促進有益航運發展的政策創新不斷向長三角港口群復制、推廣。”徐國毅最後說道。

從2%到13.17% 20年間長三角港口在全球地位顯著提升

20年前的1997年,國務院作出建設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戰略決策,並批復同意組建上海組合港,由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政府共同組建成立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彼時,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中,長三角港口中隻有上海港位列其中,排名第11,總箱量在百大港口中占比不足2%;而20年後的今天,情況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浙江省交通運輸庭副廳長任忠認為,浙江省港口具有自然稟賦、戰略地位、腹地經濟和海陸聯動四大優勢。江蘇省交通運輸庭港口局局長朱培德表示,江蘇港口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傢重大戰略,通過港口樞紐支撐、服務輻射和產業帶動,成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國港口協會副秘書長丁莉也認為,長三角港口群在海上絲綢之路及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瞭重要角色。

數據顯示,在2016年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中,長三角港口占據5席,其中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分列第一和第四,總箱量在百大港口總量中占比13.17%。不僅如此,全球百大集裝箱港口,中國占據7席,長三角港口占據3席。

從全國范圍看,2016年,長三角地區完成水路運輸貨運量31.68億噸,占全國水路貨量的49.8%,呈半壁江山之勢;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1.74億噸,占全國總量的35.2%;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808萬TEU,占全國總量的35.8%。

“經過二十年的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體兩翼’的港口戰略組合基本上形成瞭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幹支銜接、功能協調的區域港口體系,區域內港口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港口吞吐量以驚人的速度倍速攀升。”徐國毅總結道。

長三角港口群的可持續發展:一手抓綠色發展 一手抓信息化融合

2016年4月,長三角在全國率先提前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中的船舶減排措施。根據兩省一市環境保護廳(局)各國控點打氣監測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度長三角地區空氣質量持續向好,硫含量變化明顯:其中,上海市平均為15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1.8%,江蘇省平均為21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6%,浙江省平均為11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21.4%。下一步,上海組合港將推動長三角區域內政策、標準和執法三統一,統籌協調工作,促進區域聯防聯控,使得港口群向綠色港口群發展。

此外,徐國毅對航運界網介紹,上海組合港目前正在著力推進港航信息化相互融合發展。具體為,一是以政府信息資源開放為基礎,促進各平臺互聯互通,重點推進政府信息共享;二是推進數據標準統一與信息增值,協調推進航運數據標準體系建立;三是以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信息技術為手段,加快讓推進各平臺之間的融合。

補短板:未來集疏運和現代航運服務雙輪共驅

吞吐量的大幅度提高雖然使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取得巨大進步,但應該意識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除瞭要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運營效能、促進長三角港口群集疏運體系外,還要加強現代航運服務發展,實現“雙輪共驅”。

徐國毅說,上海組合港將以資本為紐帶、多式聯運為契機,促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著眼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港口網絡規劃與佈局,充分發揮區域內國際深水樞紐港和遠洋幹線港對國內外支線港、喂給港扇面輻射作用,利用長三角公、鐵.水、航、管等運輸方式構成的既有集疏運體系,統籌岸線與功能規劃,優化內外貿航線佈局,並借助推進長三角區域內多式聯運為契機,促進長三角區域內江海聯運、海海聯運、海鐵聯運等物流集疏運模式的發展。

“上海組合港將聚焦區域內航運產業發展,並以中國(上海)(浙江)自貿試驗區政策創新為抓手,積極促進有益航運發展的政策創新不斷向長三角港口群復制、推廣。”徐國毅最後說道。

中國港口網2017年7月10日收錄

本文關鍵詞: 上海組合港,長三角港口群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為“中國港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港口網所有,轉載必究。若轉載使用,須同時註明稿件來源和作者信息,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台中商標申請代辦

網友評論0人參與台中商標權申請0人評論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aid962b1n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